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微信咨詢顧問二維碼
新益為5S咨詢公司概述:今天的大多數汽車公司都在工廠采用了精益生產方式,生產效率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產量也大了起來。但是,經銷商或工廠的倉庫里都堆滿了汽車。但不可思議的是,顧客卻很難買到稱心的汽車。這是現在及未來汽車行業精益生產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精益生產
一、汽車銷售存在的問題
汽車銷售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顧客想買藍色的,倉庫里卻只有白色的。于是,經銷商以零息貸款、免費升級、折扣等銷售刺激策略來誘導顧客購買白色汽車。
這種銷售模式至少帶來了兩個惡性后果:一方面,汽車公司只看到白色汽車賣掉了,于是再次將白色編入生產計劃,可能數量還要更多。這樣,基于歷史銷售信息的生產計劃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另一方面,折扣越大,單車利潤率就越低;利潤率越低,在每單銷售上收回的成本就越少,按照規模經濟理論,汽車公司只得增加產量來回收成本。
如此,汽車公司就陷入生產、銷售刺激、更多地生產、更強的銷售刺激的瘋狂循環中,而相伴的卻是利潤率的不斷下降。此時,整個行業的焦點轉移到工廠車間的作業效率上,局限于工廠的精益生產反而沒有起到好作用。汽車公司的生產思維糾纏在“產量”、“效率”和“成本”上,卻忘記了利潤來自于在合適的時間生產出合適的產品。
二、拉動在汽車企業精益生產的地位
這需要一個對顧客有效應性的生產系統、以顧客為中心的按訂單生產模式。有了這種響應性,汽車公司就能夠及時提供顧客真正想要的汽車。正確地實施按訂單生產,不僅可以降低昂貴的成品庫存、消除各種各樣的銷售刺激,而且可以確保汽車制造商賣出的是顧客真正想要的產品配置。這恰恰是利潤的重要來源。
響應性必須嵌入整個價值鏈,而不是僅僅納入零部件選擇中。但轉換整個系統(包括設計部門、加工工廠、供應商、經銷商以及物流公司)以提升系統響應性卻絕非易事。汽車公司必須進行徹底的觀念改造和全面的系統轉變。
關注工廠最優化的單一思路必須改變。精益生產非常強調“拉動”:僅當一個零部件需要時才進行生產。實質上,“拉動”在這里是指顧客訂單在整個價值鏈中的拉動,不僅僅是在工廠內部或供應鏈。然而對絕大多數的公司而言,他們認為“精益生產”就是消除浪費,而且主要是在車間層次。在供應商和組裝廠間實施準時配送是許多公司應用“拉動”的一個典型例子。現在,汽車公司必須重新理解精益生產的含義了。
將精益生產的核心――“拉動”邏輯延伸至整個價值網并采用按訂單生產模式,需要系統的變化,以及對生產、設計和物流等各個方面進行調整。
這種變化和調整要求過程柔性、產品柔性和產量柔性的構建,需要許多超越精益生產、面向響應系統的各種具體變化。
過程柔性可能是最難實現,因為過程交織于整個價值網,涉及訂單的錄入、生產、供應商以及物流。過程柔性的要點是讓顧客成為生產線的“開關”。如果顧客沒有對服務和產品的需求,任何價值網都沒有存在的必要。從短期觀點看,需求可以通過刺激和降價來保持。但是,這樣做的行業正在吞食自己種下的惡果。長期持續的盈利需要服務與顧客需求高度匹配。
在按訂單生產模式下,整個系統的各個環節對顧客的直接訂單是即時知曉的,也就是說顧客的需求是直接可見的。這就是所謂的“顧客需求的可視性”。這種可視性使得整個價值網對顧客需求變化更加敏感,因此生產能力空閑可能成為很大的威脅。因此,除了日常生產運作之外,企業必須做出長期生產能力和戰略發展的計劃。
需求可視性加上主動的需求管理是解決過程柔性的有效方式,就像戰略決策以顧客為中心是長期盈利的來源一樣。
產品柔性同樣重要,它使定制更貼近顧客,其核心是在提供顧客多種選擇的同時不使生產變得復雜。通常,顧客的多種復雜選擇被詮釋成無法管理的生產復雜性。但我們的調查發現,向顧客提供所需要的產品,制造起來并非更復雜。在按訂單生產系統中,顧客從開始就自己決定具體產品要求。問題在于,企業如何獲得足夠的制造柔性和系統柔性來足夠快地生產定制汽車?
這些策略包括共享平臺和運用可變車身外殼,并且在工廠內部讓車身制造和涂裝從裝配線上獨立出來。
最后,產量柔性使生產和市場需求保持一致,工廠必須以高效生產適應需求變化一從面向大眾的小批量到隨季節變動的團購訂單。
三、顧客需求是精益生產實施拉動的前提
對需求的主動管理和基于時間的定價就可以應對顧客的需求變化。愿意等待的顧客應得到折扣的回報,但長期以來這些顧客卻受到了雙倍的處罰。他們為想要的汽車付出更多的錢,要等待更長的時間。
大多數汽車公司認為,生產能力的閑置無疑放棄了盈利機會。然而,正如服務業所顯示的,收入管理意味著通過對需求和價格的同時管理以獲得最大的利潤。最大利潤不必要求最大的產量,相反,通過更高的單車利潤回報、制造較少量的汽車也可以獲得較高的單位利潤。
現在的生產模式重視局部優化,延長了信息傳遞周期,使得顧客的需求貌似周期性較大,導致汽車行業繁榮和蕭條周期交替。事實上,真實的需求通常波動性很小。
按訂單生產不能完全打破經濟周期,但它可以在行業低谷期降低其影響。企業反應與顧客需求的匹配程度越高,企業越具應對市場變化的響應性,必要的“應對措施”就會越少。
道路是曲折的,但回報相當豐厚。精益生產提倡的按訂單生產不僅可以屏蔽人為的需求干擾和需求波動,還可以恢復行業的長期盈利能力。
建立生產有序、管理順暢,操作規范,士氣高昂、高質量、低成本、短交期的作業現場;
為企業規劃設計一套由內到外的形象升級,外觀視覺價值體現、內在的管理內涵體現;
全員參與設備管理高產出和低成本運營,提升設備管理能力,維護能力,提高效率
構建班組生產管理體系、循環評價、人才育成、持續改善、績效管理、文化養成體系;
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交期、增加利潤,讓管理更系統科學,執行力更強
對工廠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合理安排,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物流、改善工作環境等